1
先清楚自己腳的類型
要確定雙腳的足弓類型,不要簡單地主觀判定自己腳屬于什么類型,推薦使用簡便易行的濕腳測試法。簡單說就是雙腳踩濕之后,站到地板上,看留下的腳印。如果中間位置很窄就是高足弓,其他類推。
2
清楚跑鞋的分類
1、緩震型:此類跑鞋適合內旋不足的高足弓跑步者。此類鞋沒有中部的支撐,但是增強了中底的緩震性能。對于高足弓跑步者,通常會存在內旋不足的情況,而增強的中底恰好是為了吸收因此造成的對腳部的沖擊。
2、控制型:此類跑鞋通常是為低足弓和扁平足人群設計,此類人群會存在中度或過度內旋的情況。這種類型跑鞋在鞋底中部使用了加強的支撐,來緩解過度內旋。同時,這種鞋的大底會設計得寬一些,也比較平。對于體重比較重的跑步者,為了獲得比較好的支撐和強度也可以考慮購買此類鞋。
3、穩定型:此類跑鞋的適用人群是那些擁有正常或者中度足弓,腳踝輕微或者中度內旋的跑步者。這種鞋介于緩震型和控制型之間,兼具了中部的支撐和中底的緩震性。因為正常足弓和中度足弓是普遍的腳型,所以大多數跑步者可能都適合穩定型跑鞋。
3
確定自己的步態類型
可以用視頻錄像跑步的姿態進行分析。也可通過觀察鞋底的磨損來判斷。這有一個前提,該鞋應該是我們日常穿著的,且不帶有矯正功能,以此來判斷自己的腳型特點才比較準確;同時對跑鞋來說,有直型,曲型,半曲型三種鞋底型狀,這個和濕腳測試中測得的腳型是對應的。至此已經能夠判斷出自己的腳型和腳踝內旋的角度:
1、過度內旋、平足選擇的跑鞋,鞋底應該是直型;
2、內旋不足、高足弓選擇的跑鞋,鞋底應該是曲型;
3、正常內旋以及無內旋、對應正常足弓選擇跑鞋,底部鞋型應該介于二者之間。